淮北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风起长三角,弄潮正当时。“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
近年来,我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推动政策对接、区块链接、产业承接,主动融入徐州都市圈,规划建设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积极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努力在高质量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乘风破浪、扬帆奋进。
△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
抢抓产业转移机遇
激活发展新引擎
陶瓷比钢硬,但很脆,一摔就碎;铝是轻金属,但很软,一掰就弯。二者能否融合?上海交大王浩伟教授团队做到了,他们让铝里“长”出陶瓷,并且在航天、航空、民用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空间,陶铝新材料创新领跑成果获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
陶铝新材料,技术源自上海交通大学,产业化落在淮北高新区。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各方大力合作支持下,我市不断推进与上海交通大学、均瑶集团等长三角区域高校、企业合作,构建并不断完善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用户、基金“六位一体”合作机制。自2013年在我市落地以来,陶铝新材料在基础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创新的重要领域。
我市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机遇,树牢招商“生命线”意识,把握沪苏浙产业转移趋势,积极承接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业、绿色产业,主动寻求与关联产业、重点企业、资本市场、高层次人才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积极打造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上海电气、均瑶集团、浙江金龙电子、江苏中旗科技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企业、好项目落户淮北。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从全局统筹谋划,提出壮大“五群十链”产业水平的创新举措。全市聚焦“五群十链”,落实群长链长推进、“双招双引”领衔领办、工作评价激励三项保障机制,全力促成陶铝新材料挤压生产线、富士特高端建筑铝型材等14个储备项目尽快落地转化。
与此同时,我市加快园区改革创新,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创新合作模式,高质量建设濉溪—海门、相山—长兴、杜集—广陵、烈山—丹徒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加快光明集团、国轩高科等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奋力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中走在前列。
△濉溪经济技术开发区美信铝业高精铝板带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
△安徽京信电子有限公司汽车线束产销两旺
融入开放大格局
加快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建设
2月22日,市委书记张永首次率我市党政代表团前往徐州学习考察。
5月21日,淮北市人民政府与徐州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淮徐合作进入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新阶段。
10月15日,我市党政代表团一年内第二次赴徐州学习考察。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徐州结对合作帮扶淮北。
……
淮北与徐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业缘相融,特别是我市“飞地”杜集区段园镇,距离徐州云龙湖景区仅6公里,距离徐州地铁1号线路窝站仅4公里,是对接徐州发展的“桥头堡”……
今年以来,我市深化淮徐战略合作,对标“青吴嘉”示范区,加快建设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着力打造产城融合新片区、新兴产业集聚区、生态创新示范区、共同富裕先行区。
锚定项目赋动能,为段园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提供有力产业支撑。初步编制段园省际毗邻地区重点项目库,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积极与启迪协信、华企云谷、深圳众帮创道、上海产业合作促进中心等多家企业对接,打造高标准专业园区。
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着力提升段园片区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淮徐快速通道全面开工,等高对接徐州城市基础设施,绿地21城实验学校已与市第一实验小学、西园中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市发改委积极与省发改委沟通,将徐州—宿州—淮北共同打造“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列入省“十四五”规划。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完成段园全域统筹规划研究,同步开展相关专项规划编制,着力构筑一体化城市空间格局。
△杜集区段园镇“淮海·绿地21城”项目俯瞰
他山之石可攻玉
千里之外取“真经”
11月初,我市第五批20名学习锻炼干部赴上海普陀区、闵行区、嘉定区学习锻炼,既零距离感受上海的先进理念、学习经验做法,又积极开展“双招双引”、推动淮沪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我市主动建立与长三角部分城市的常态化干部挂职锻炼机制,学习先进、等高对标。在全市范围内选派的优秀干部陆续到上海市、浙江省湖州市等地挂职学习锻炼,促进他们在招商引资上积极作为、在学习锻炼中全面融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长三角,携手奔未来。
不仅如此,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淮北市建设安徽省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淮北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淮北市激励创新创业加快科技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等政策,探索实施“人才储备金”制度,与长三角地区创新政策紧密呼应,支持我市创新发展既引进来、又走出去,实现跳出淮北看淮北。
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刘丽人才团队,在淮创办安徽长淮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耐高温、薄壁型电子用无卤阻燃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深化教育资源合作,积极引进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华东师范大学与江苏港利集团合作的教育小镇项目落户淮北。
……
如今的淮北,城市吸引力持续提升,合作驱动力得到激活,更多的长三角人才、科技创新等资源向这里集聚,为淮北源源不断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长三角食品产业协同发展高峰论坛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加快陶铝新材料产业发展”对接会
通道平台一体化
开拓发展新空间
5月26日,沱浍河航道临涣船闸工程开工。项目建成运营后,将进一步打通河南至安徽至江苏段的水运航道,提升我市水运通达长三角地区的能力,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方式,助力淮北贸易便利化。
2020年9月16日,满载铝制品、医疗物资等外贸出口产品的海铁联运首发班列缓缓驶出淮北青龙山铁路“无水港”,这批货物将通过宁波港装船运送到国际市场。这标志着我市有了一条全新的外贸进出口通道,加速实现“通江达海”的目标。通过建设青龙山铁路“无水港”,淮北海铁联运直达港口有宁波港、上海港、连云港港,能为出口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通关一体化服务。
2017年12月28日,淮萧客车联络线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淮北迈进高铁时代。阜阳—淮北、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全线工程项目正按计划推进,未来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淮北出行的高铁网。
……
我市充分发挥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位优势,加强与沪苏浙的交通规划对接,完善周边区域城市间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构建内通外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共建高质量大规模合作交流平台,为促进更加高效便捷的互联互通提供坚实基础。
△S101淮徐快速通道建设工程施工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我市以全域视野,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坚定不移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一地两区一城”,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淮北、实力淮北、美丽淮北、幸福淮北、效能淮北,全面开启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淮北新征程。
来源:淮北发布
打铁还需自身硬!希望淮北市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着力抓好产业发展带动,创新人才强市机制,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努力提升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长远规划,政策延续,技术支持。淮北正在逐步发展崛起 过期的冰红茶 发表于 2021-12-15 07:56
比较难,不止淮北,皖北几个市都难,没有配套产业,哪怕靠江浙沪帮扶又能帮扶的怎么样?营商环境,配套设施 ...
主要有区别的还是人
[:470]
[:475]
[:475]
路过帮顶
比较难,不止淮北,皖北几个市都难,没有配套产业,哪怕靠江浙沪帮扶又能帮扶的怎么样?营商环境,配套设施,交通,人的思维思想和长三角主流城市还有较大差距
淮北有些人思想就和人家有差距,都是攀比,吹牛的,狂妄自大的,有点钱吃利息的人,找工作以轻松为大目标的人。努力奋斗的人都走了。。
[:47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