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1处遗址入选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 “十四五”专项规划名录
在近期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中,我省凌家滩遗址、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寿春城遗址、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明中都遗址和柳孜遗址等7处大遗址入选。其中,含山凌家滩遗址、蚌埠双墩遗址和禹会村遗址、寿县寿春城遗址、凤阳明中都遗址均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明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挂牌;凌家滩遗址研学旅行基地正式运营,今年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在中华早期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和寿春城遗址项目正加快推进。铜陵市和南陵县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为研究中国早期铜料来源、青铜文化起源和发展提供了实物资料。濉溪县柳孜遗址作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重要遗存,对研究通济渠流经路线、运河结构、河道变迁、水工技术等具有重要价值。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依托大遗址深入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课题研究;强化“先考古、后出让”,落实大遗址空间用途管控;加强大遗址项目谋划和实施,促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和旅游深入融合,加快柳孜遗址环境综合整治等大运河(安徽段)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既保护好各个历史时期大遗址本体及其周边环境,又以“价值利用”为导向,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和价值,让大遗址活起来、传下去。
省市县推进柳孜遗址建设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淮北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立了淮北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大运河淮北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明确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文化公园建设目标任务。
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申遗成功后,濉溪县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濉溪柳孜运河遗址”这一金字招牌,不断推进“中国大运河·濉溪柳孜遗址博物馆”和“中国大运河·濉溪柳孜遗址考古公园”等相关工程建设进度。
2019年,5月26日上午,中国大运河·淮北濉溪柳孜文化园开园仪式举行。
国家文化公园——柳孜运河遗址区建设项目先期开工的柳孜运河遗址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运河生态修复6400平方米、景区道路建设,以及配套安防监控系统、标识标牌系统等,预计2022年上半年完工。根据项目建设计划,其他工程如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建设、柳孜运河遗址基础设施建设、游客管理服务中心、考古研究中心等项目也将在“十四五”期间相继开工建设。届时,柳孜运河遗址景区将建成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集科普教育、考古研究、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多项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对打造“千年运河——水韵皖北”文化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和时代特征的创新型文化强省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少年了也不开放
[:475]
[:47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