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温度”彰显服务“温度”
政务服务窗口是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最前沿,是机关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最直接、最密切的地方。窗口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党和政府的形象,窗口服务工作有没有做好、做到位,群众的评价最客观,也最实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目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基本每个单行政机关都设置了便民服务大厅,为办事群众提供了“便捷之窗”。然而,便民服务窗口建得好不好,不能只看“硬件”形象,关键在于“软件”内涵,如何提升窗口“温度”,应是党委政府应该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
提升窗口“温度”,要“面对面”去除“心墙”。目前,在一些服务型单位,基本都去除了“隔窗玻璃”式窗口,采用开放式窗口,工作人员主动接受群众“面对面”咨询,给群众提供“面对面”解答。一张有形玻璃,看似面积不大,然而重量却不“小”,好似一堵无形的“心墙”,不仅隔开了与群众接触的距离,更是隔开了民心,疏远了干群关系。去除“心墙”,“面对面”交流,才能让群众感受到温暖,实现政府与群众的“心贴心”。
提升窗口“温度”,要“线连线”永不“失联”。“来之前,我打了服务电话,工作人员非常耐心,告诉我需要带着什么材料,几点过来,你看,我来了不到五分钟就办理完了,啥事也不耽搁,关键是不像以前似的,一趟一趟来回跑也办不利索,还生一肚子气……”一位办理住院报销业务的大妈开心地说道。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窗口工作人员的形象,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和服务群众的态度,“面对面”时迎接微笑,“线连线”时更要隔着距离能感受到温度,要坚决杜绝热线不“热”、咨询电话变“摆设”的现象,确保干群联系24小时不“关机”。
小“窗口”有大作用,服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群众满意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满怀为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才能让窗口服务有“热度”、百姓心里有“温度”,群众才会真心实意满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