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发展陶铝新材料产业 培育淮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陶铝新材料是一种可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新材料。这种材料具有高刚度、高强度、抗疲劳、低膨胀、高阻尼、耐高温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设立了专项产业发展基金,从资金支持、项目落地、研发鼓励、人才引进等方面支持陶铝新材料产业,扶持陶铝新材料产业链快速发展。淮北陶铝新的创业历程:
闯出天地
当初,王均豪向自己的浙江老乡,吉利集团老总李书福推介陶铝复合材料时,说到其性能既轻质又高强。
没想到快人快语的李书福竟兜头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均豪,世界上哪有这种材料?你肯定碰上骗子了!”
李书福这么说也不是毫无来由。从业多年,国内外的汽车材料,什么样的他没见过?就连公司里的专家也表示从来没听说过这个。
王均豪却回答:“我这个人也不笨,我没有骗过人,也没有被人骗过。我们在这里争有啥意思,做一个产品就知道了。”
李书福经不住王均豪的“执拗”,在他的建议下对该材料进行了测试,结果竟出乎意料。该材料不仅通过了严苛的台架试验和路试,而且相比原先的铸铁,重量减轻了 61%,这正是车企求之不得的“好东西”。
这下,李书福再也没话说了。
一晃经年,这种新材料后来被广泛应用在高新技术领域。不仅车企用了它,火箭卫星的关键部件也用了它。它还通过了中国商飞的各项静态、动态试验,陶铝地板支撑梁已列装在 C919 飞机上。
再次回顾当年的事,王均豪很是自豪。“我觉得不管用在哪里,都能够为国家节能减排。把‘生命’浪费在有意义的地方,我很愿意。”
2017年8月4日,均瑶集团携手安徽省淮北市政府、上海交通大学、安徽相邦复合材料公司,共同签订了陶铝新材料政产学研合作协议。四方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揭牌。9月,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
“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议签订令王均豪激动万分。他相信,陶铝新材料的民用化已经指日可待。
“16岁开始跑供销”,19岁就和两位哥哥一起见证过“胆大包天”事件的王均豪,一身中山装和黑布鞋似乎已经成了他的标配。原本年少有为,大可以提前功成身退,但为了推广新材料,他又冲在了销售一线,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自己和集团的“第三次创业”。因为太忙,原本每周两次的健身也降到了一个月两次。
他深深懂得,民营企业做高科技,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有情怀,更要有创新意识。几年间,他寻找可能应用新材料的研究所拜访沟通,一个一个跑,就是为了让陶铝满天下,成为世界顶尖材料,让自己国家也拥有“卡脖子”的能力。他说:“中国能出一个世界领先的东西,科学家们非常不容易。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为社会我也要来做这个事。”就是用这样的家国情怀,王均豪打动了中国商飞、一汽锡柴、北方发动机研究院所、北汽康明斯、吉利汽车、宁德时代等企业的总设计师们,纷纷给予陶铝新材料实验的机会。
每逢公开场合亮相,王均豪也都不忘卖力宣传新材料。2018年6月22日,上海陶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成立的时候,王均豪更是鼓励全体员工要有“为陶铝生,为陶铝死,为陶铝干一辈子”的气魄和精神,脚踏实地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使陶铝产业在当年实现突破。
然而,由于是中国首创,纳米陶瓷铝合金新材料在推广上遭遇各种质疑和困难。例如,王均豪经常被人问到两个问题:“这个材料国际上有吗?”“国际上用了这个材料吗?”
为什么非要国际上有,国外用过,中国才可以用呢?王均豪当然不服气。
在他心中,有三个梦:中国梦、企业梦和个人梦。他说:“把中国梦、公司梦、个人梦放在一块做,就会很幸福。”而在探索“百年老店”的企业梦中,他又思考出了企业家精神。“我想企业家精神就是做到可以定义地区行业标准,全省行业标准,乃至全国行业标准,甚至重新定义世界标准。”为此,他不惜去做第一个“吃螃蟹” 的人。
那么,引发如此多关注的陶铝新材料到底有什么独到之处呢?令王均豪着迷,并因此开启“第三次创业”的魔力究竟在哪里?
从陶瓷刀、陶瓷装甲到陶瓷防弹衣,论硬度,陶瓷要比钢铁硬很多,但陶瓷易碎。是否有可能加入常用轻金属铝,使其变得又强韧又轻巧呢?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浩伟耿心不寐30年,带领上海交通大学特种材料研究团队,采用“原位自生”方法在铝合金中长出陶瓷增强体,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陶铝新材料,把“异想天开”变成了现实。
这种超强纳米陶瓷铝合金不仅重量轻,且具有高刚度、高强度、抗疲劳、低膨胀、高阻尼、耐高温等特点,即使外来作用力“泰山压顶”,也能“我自岿然不动”。这个“大力士”的强度甚至超过了“太空金属”钛合金,已被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先进电子设备领域,有望带来更轻、更节能的新材料时代。
王均豪将陶铝新材料比喻成一颗种子,正在向海陆空成长,在汽车、飞机、3D打印甚至箱包领域开发应用、推广销售。“种子一颗一颗发芽,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的公司——陶铝研究院有限公司。”
在成立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研究院就和中国商飞、中国商发、中航工业、中国中车、吉利汽车等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剑指“新一代航空材料”。
该材料还被应用于一汽重卡活塞,品质优于海外竞争对手。高性能陶铝活塞产业化项目已入选科技部重点专项。如今,陶铝新材料在活塞和电池托盘领域的应用已经做到世界领先,并完成量产。
“如果全国柴油车的活塞全部更换为陶铝活塞,全国雾霾将下降约 30%,相当于70%小车的排放量。”王均豪自豪地说。
2018年,陶铝新材料获批安徽省“三重一创”重大新兴产业专项,被列入工信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并参与制定陶铝新材料国家标准。6 月,上海陶铝新材料科技公司正式揭牌,在市场应用领域捷报频传,正式进入军民融合领域;中标国家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项目,将成为新一代国产航空材料。
2019年11月,陶铝新材料作为仅有的几家民企代表加入中国商飞大飞机创新谷联合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9月,通过锡柴“取代锻钢活塞”实验,在活塞的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王均金在集团年终盛典上,用了一个字来评价2019年的陶铝新材料:“闯。”“我们做创新科技要有情怀,急功近利是不行的。因为陶铝新材料是在补‘卡脖子’工程的短板,我们是响应国家战略,希望把它做成国家科创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载体和平台,为强国富民作贡献。陶铝新材料要闯出一片新天地,有望打造成为集团重点板块,培育成百亿元、千亿元级别的公司。”
2020年,均瑶集团加大科创投入,完成对安徽陶铝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控股,进一步推动了陶铝新材料产业化深度发展,夯实了陶铝新材料的产业化运用及科创板上市的基础。陶铝新材料在活塞和电池托盘领域的应用均已做到世界领先,并完成量产。
2020年12月16日,王均金亲自带队,参与吉祥航空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第二研究所协议的签订。双方约定基于陶瓷铝合金材料在座椅、餐车及集装箱等产品上的应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战略合作关系。
2021年初,陶铝新材料公司又获两项国家级认定:一项是公司受邀加入民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成员单位;另一项是公司收到工信部简函,被列入民机材料上下游合作机制。同时,参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陶铝新材料应用研发项目(首期)、陶铝新材料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其研制的材料已在某型号水中兵器壳体、高性能活塞、“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墨子号”卫星航天器、国产大飞机 C919 等装备上应用,解决了多项“卡脖子”技术封锁。
陶铝新材料活塞也打破了国外对高密度功率柴油机活塞的技术垄断,在淮北市实现了高端国六柴油机活塞完全自主化批量生产;陶铝地板支撑梁已列装在C919飞机上。中国商飞评估陶铝在高强航空铝合金的基础上减轻!
航空,航天用量少。但不能没有。大力开发气车高铁用材料才能养活企业。
强,创新发展。 [:470]
[:475]
[:470]
[:490]
关键是量产,成本。
路过帮顶
[:47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