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五确保”健全老有所学服务体系
淮北市围绕扩大资源供给、夯实基层基础、增加公益普惠,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老年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推动老年教育资源向基层延伸。2022年,淮北市目标任务为新增学习目标任务0.85万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总数目标任务4.81万人,截止目前,新增2.4万学习人员,经常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6.2万人(其中线上2万人)。确保想学有位。部门协调配合,以新建、改建、共建、合作办学等方式因地制宜,盘活一批、扩容一批、新建一批、网办一批,推动老年教育向镇(街道)、村(居)延伸,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老年学校。建成“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老年教育办学体系,市、县、镇、村四级老年教育体系服务网络全覆盖。淮北开放大学更名,淮北老年开放大学开始招生,相城老年大学改扩建完成。
确保资金到位。将政府举办的老年学校办学经费、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新建、改建、新设的公办四级老年学校,按财政供给渠道一次性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10 万元、3 万元的改造建设补助;对于扩容的公办四级老年学校,按财政供给渠道一次性分别给予3万元扩容补助;市级老年大学(学校)按 300 元/人年标准拨付生均经费,县级以下公办老年学校,按 200 元/人年标准拨付生均经费。2022年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
确保师资稳定。发动学校教职员工、专业技术人才、文艺界人士、有特长的志愿者的积极性,征集老年教育兼职教师,建立师资库,已入库教师600余人;组建一支符合老年学校办学需求、相对稳定、以兼职教师为主体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开发增设公益性岗位,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面向高校毕业生招聘了21名老年学校(大学)工作人员。
确保课程称心。积极开发培育老年课程资源,老年大学开设了手机应用、烹饪、戏曲等老年人感兴趣的课程,开发淮北特色的剪纸、戏曲、淮北大鼓等课程,王志远团队开发编写的《红十字急救技能培训》、张田团队编写的《茶艺文化》等多门课程入选全国社区老年大学分享课程。顺利开通淮北老年远程教育网,引进共享课程资源,近600门课免费使用。针对疫情影响,采取居家锻炼和线上培训的方式开展老年体育活动,在线上开展瑜伽、健身气功、太极拳、广场舞、竞技麻将比赛等教学培训,完成钢琴、葫芦丝、戏曲、二胡等成人线上免费培训5期。开设古筝、书法、钢琴、舞蹈等春、秋季成年人公益培训28期,培训人次3000人次。组织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教育相关课程,编制《老年护理》活页式教材。创新开展“第二课堂”,把辖区内的老年人自发组织成立的舞蹈队、模特秀、合唱团等老年学习共同体组织起来,系统开展”老有所学“活动。
确保品牌引领。淮北相城老年大学被评为长三角地区老年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和全国示范老年大学。钟源阁红色文化博物馆入选长三角地区社区教育品牌项目以及长三角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锦华苑社区老年大学的“书香锦华育银龄”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440] 路过帮顶 [:475] [:464] [:49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