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文化“无中生有” 创造旅游产业大IP
互联网上流传着关于常州的“热梗”:“家家户户养恐龙,每个人都骑着恐龙上班上学”。未曾出土过一块恐龙化石的常州,却有着中国市场化最为成功与活跃的恐龙文化产业。“无中生有”的中华恐龙园,自2000年建成开业以来,逐渐成为华东乃至全国最有影响的恐龙主题公园,它集科普、游乐、演艺、住宿、购物于一体,大受游客欢迎。2023年的“十一”黄金周,中华恐龙园官方酒店入住率100%,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外省游客占比超50%,可谓大热。在假日经济的加持下,园区以丰富的活动、精彩的表演和高质量的服务,不断引爆常州文旅市场。截止目前,国家5A级旅游度假区环球恐龙城已累计为超1.2亿人次游客创造了穿越侏罗纪的梦幻之旅。
常州用诗一般的情怀将本土创造的“恐龙文化”不断推向市场。今年9月中旬,取材于“常州人骑着恐龙去上班”的网民智慧,常州两大城市标签“恐龙”和“新能源”一拍即合。拉风的“恐龙绿骑”出现在常州的城市交通枢纽、热门景区、商业街区、学校等点位。常州人“骑着恐龙上班”的话题从网络走进现实,打造出颇具传播性和趣味性的城市符号。
景区之外,中华恐龙园将触角延伸至备受大众关注的公共安全及生命健康教育产业,在做优中小学科普系统课程的同时,以恐龙人防灾避险体验馆、花山国防营为特色化体验场景,以体验类产品为特色开拓多元市场。今年暑期,恐龙人防灾避险体验馆以“实训+体验”的模式,吸引超过2000名中小学生到馆沉浸式学习“安全第一课”,让孩子们成为应急逃生技能的掌握者与宣传者。从“恐龙形”到“恐龙魂”,严肃的“防灾避险”教育主题与欢乐游玩体验完美融合,传递绿色理念,将“恐龙文化”的内涵不断拓展创新。
“凭空创造”的“恐龙文化”以乐园经济为载体,它不仅丰富着“旅”的维度、打破“游”的界限,也是常州以“文化创新”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文化+科技+旅游
探索数字文旅新浪潮
科技的力量既改变了生活,也创新了文化的表达方式,革新了旅游行业的发展。随着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5G、VR/AR、AI等技术赋予文化展示和旅游产业更多创新的可能。
现代旅游行业中,科技元素正进一步融入传统旅游业。11月23—25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智慧旅游发展大会暨智慧旅游示范展示活动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以示范性数字艺术场景、VR体验场景等形式,全景呈现智慧旅游发展成果。常州企业恐龙园文旅集团和江苏印象乾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2家单位参展。
科技的力量既改变了生活,也创新了文化的表达方式,革新了旅游行业的发展。随着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5G、VR/AR、AI等技术赋予文化展示和旅游产业更多创新的可能。
现代旅游行业中,科技元素正进一步融入传统旅游业。11月23—25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智慧旅游发展大会暨智慧旅游示范展示活动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以示范性数字艺术场景、VR体验场景等形式,全景呈现智慧旅游发展成果。常州企业恐龙园文旅集团和江苏印象乾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2家单位参展。
在今年9月的中国(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览交易会上,常州企业有维文科带来的3D元视柜表现亮眼,它运用裸眼3D技术及体感互动技术,将非遗项目植入多媒体装置中,变成展现非遗文化的电子展示柜,不仅能够还原非遗文化的全貌,更能进行艺术衍生,赋予非遗文化新的生命力。
文化是内容,科技是手段。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形式和内核上都在全面赋能文化传播。以科技为载体实现文化创新,继而推动旅游业蓬勃发展,常州正在探索的路上不断前行。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常州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依托于常州国家高新区,以常州创意产业园区为核心,打造“一核多联、四区联动”的空间和功能布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技术为支撑,深度融合常州先进制造和文化旅游等基础产业,形成“文化赋能制造、数字激活体验”的 “常州模式”。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创新,使得旅游业有了更独特的展示窗口和文化魅力,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成为城市发展中独一无二的优势资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