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卫健委最新发文,所有三甲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不
上海卫健委最新发文,所有三甲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不允许自聘护工进医院!最近,上海三甲医院病房里家属拎着大包小包陪床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着装的护理员,她们24小时在病区待命,帮患者翻身、喂饭、擦身。一位刚做完肺癌手术的阿姨说:“护理员拍背排痰的手法比我女儿专业,病房里没人进进出出,我每天多睡两小时。”
医院统计数据显示,试点病房的术后感染率下降了18%,家属投诉护工服务不专业的电话少了45%。在仁济医院胸外科,护理员要掌握7种术后康复手法,连给患者喂水的角度都要按医嘱执行。一位丈夫陪妻子住院时,不小心把引流管提太高,还是护理员手把手教他正确姿势。
每天下午3点到5点,家属可以隔着病房玻璃探视。有人发现,患者的气色比家属陪护时更好。护士长解释:“以前家属半夜给病人盖被子反而影响血氧监测,现在护理员每2小时记录一次体征数据。”
费用成了热议话题。目前一对多护理每天150元,一对一260元,比市面护工价高30%。有家属算账:“请10天护工相当于半个月退休金。”但也有年轻人支持:“我请假一天扣500块工资,请护工反而划算。”
七旬张伯伯坚持要陪老伴住院:“不让子女陪护就是不孝!”医生给他看监控录像:隔壁床护工半夜打鼾吵得患者睡不着,家属在走廊抽烟把烟味带进病房。最后他妥协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我们每天视频探视也一样。”
现在医院留了“后门”:80岁以上老人、不会说普通话的患者,允许一名家属陪护。但必须穿医院提供的隔离衣,每天测量3次体温。
新型护理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概括起来说,我看就是“亲”、“清”两个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