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耀的幸福 发表于 5 天前

5千万粉丝的失眠搭子,“斜杠检察官”为啥叫“听风的

5千万粉丝的失眠搭子,“斜杠检察官”为啥叫“听风的蚕”

大河报
2025-04-14 12:04大河传媒官方账号
关注
河南漯河籍自媒体博主“听风的蚕”,本名朱唯一。他以分享时事热点的视频作品为主,自2023年12月发布首条视频以来,深受网友喜爱,独特的主播风格被誉为“军事评书”。截至2025年4月,“听风的蚕”单平台粉丝1800万,全平台粉丝量近5000万。
他是怎样的人?如何从检察官成为网红博主?
近日,大象新闻《面孔》赴漯河,见到了43岁的朱唯一。1米85的大个,娃娃脸、大眼睛。健谈、爱笑。谈笑间,他打开了一面白色纸扇,上书4个大字——“听风的蚕”。

朱唯一打开了一面白色纸扇,上书4个大字——“听风的蚕”
铁杆“军迷”
朱唯一祖籍漯河舞阳,1981年出生在漯河市源汇区。
2000年从漯河一高毕业后,朱唯一考上了军校,学医。
2003年朱唯一在北京一家医院实习,时逢非典暴发,朱唯一和同学们临危受命,夜以继日冲在一线。至今回想起来,他依旧心潮逐浪壮怀激烈。
2004年,朱唯一回了老家,担任源汇区武装部军事科参谋。抽空自学了经济学本科。适逢部队开始探索网络化建设,朱唯一饶有兴趣参与其中,“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接触网络。”

朱唯一曾负责军械管理
2006年职位轮岗,朱唯一转任军火库主任,负责军械管理。就此熟悉了更多的常规军械知识,还练得一手好枪法。也是在这一年,朱唯一面对鲜红的党旗,举手宣誓。
而朱唯一对武器知识的积累却非始于此。他坦言自己打小就是铁杆“军迷”,从中学开始,就订阅了大量军事知识杂志,“喜欢研究兵器、航模,大概是男孩子的天性吧。”
高中之后,朱唯一最爱读的报纸是《参考消息》,“每天都买。因为二版有军事专栏。专栏看完了,其他版面顺带总要看看吧。对时事政治和国际局势的兴趣,也就培养起来了。”
检察院来了位“复合型人才”
修完经济学,朱唯一又自学了法律本科,“修炼”成了医学、经济、法律“一专两本”跨界式复合型军事人才。
学而优则提干,干了一年半军火库主任,朱唯一升职负责地方征兵工作,又赶上了全军兴起现代化科技强军热潮,再次被委以重任,“包括局域网,部队与地方的网络链接,我都有参与设计。”
因有法律专业托底,2008年转业后,朱唯一被分配到漯河市检察院工作。2008年转业,2009年高分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资格考试,2010年任检察官助理,2011年,29岁的他被正式任命检察官。谈及过往,朱唯一很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啊”。
记得当年领导找他谈话,指明两个职业方向:一是去公诉机关,可彰显扎实专业功底;二是去新成立的反贪局,试试自己到底几斤几两。
“公诉机关整天窝在办公室看卷宗,我嫌没劲。反贪局是新机构,对我来说有挑战性,还能山南海北地跑。”朱唯一不假思索,选择了反贪。
就这样,朱唯一被任命为漯河市反贪局大要案指挥中心副主任。

朱唯一曾带队参加高科技办案装备培训
玩转高科技装备
“反贪局是新机构,指挥中心是新部门。刚开始我也是两眼一抹黑。”朱唯一说,在当时最高检的指导性文件里,明确要求加强科技反贪办案力量。
思路就此打开,朱唯一一边结合从军时参与网络建设的经验,协助检察院筹建技术人才队伍。一边带队参加高科技办案装备培训。因为培训吃住在部队,他还有幸接触到了类似雷达、电磁信号等未来电子战的内容。
如此丰富个人经历的知识储备,也使得后来打造自媒体账号“听风的蚕”,能够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从而脱颖而出迅速蹿红。
“高科技这玩意,你得了解它的本质是啥。”朱唯一拿测谎仪举例,说不少人有误解,认为戴上这玩意,仪器就会自动测出哪句话是瞎话。“其实根本不是那回事。”
他解释说,办案人使用测谎仪,要提前设定好问题,然后观察受测者回答时显示的不同波形,类比分析后做出真假研判,一步步引导受测者最终说出实相。“测谎仪不是用来测谎的,而是用来寻找证据的。测谎过程其实就是对情报讯息的研判推理。”
有了高科技加持,反贪局办案如虎添翼,很多时候,朱唯一还会帮忙参与公安刑事案的侦破。而他也练就了一项专业技能,这就是从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细辨真假,并从有价值的信息中推理出真相。这项技能,也让他后来在编排军事节目时,能从鱼龙混杂的网络讯息中,通过大数据分析,迅速甄别真伪,并由此研判出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事态走向。
“装备科技含量再高,也得靠人来玩。”办案预审往往需要与嫌疑人面对面斗智斗勇。长期的攻心战,也使得朱唯一养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自然、亲切、幽默,却无形中透露压迫感。

“听风的蚕”参加公益活动
养病带来的人生转折点
原以为一直会这样继续轰轰烈烈下去,可在2022年底,朱唯一突感身体不适,高烧不止,直到局部皮肤开裂。刚开始吃药强忍,后来实在吃不消,就去了漯河和北京多家医院检查,确诊为肺部结节。
结节并不大,医生的建议是先观察一段再说。但朱唯一像是受到了某种暗示,特意找到医生朋友,执意要求切除自己带病的肺叶。
2023年3月带病肺叶切除后,医生发现那片肺叶已发展到了癌变二期。若不是朱唯一固执地要求,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一次固执己见,让他捡回了一条命。
当年4月底出院后,朱唯一连续请了两次病假,每次半年。朱唯一开玩笑自嘲道:“本来我挺瘦,标准帅哥一枚。在家养病加强营养,结果吃成了油腻大叔,颜值尽毁。”
意想不到的是,朱唯一养病闲得无聊,便整天捯饬手机刷视频,“看着看着,就忍不住想说两句。说着说着,就上了瘾。结果一年休假结束,粉丝量已经500万了。”

朱唯一称自己是在休病假期间开始捯饬手机刷视频
误打误撞成网红
“听风的蚕”这个名字,缘起操作失误。
朱唯一的微信名原本是“听风观月”,因为是使用九宫格拼音输入法,阴差阳错,在手机上注册用户名后,他随手点了确认。注册完却发现是“听风的蚕”,而手机提示更改用户名需要等到15天以后。过了15天,朱唯一想把名字更正回“听风观月”,却发现粉丝量已经逼近50万。权衡利弊,也就将错就错了。“想想也是缘分,蚕吐的都是精华,人家吐槽我吐丝。”

图为“听风的蚕”账号界面截图
一年病假休完,接近500万的粉丝量,又让朱唯一纠结了——如果回单位继续办案,身体肯定吃不消;若转入后勤,年纪轻轻似有不甘;且身在纪律严明的公务员队伍,大张旗鼓做网红搞第二职业,也非常不妥……
思前想后,朱唯一选择了辞职,“500万的粉丝量,也足以养活自己了,就别给单位添麻烦了。”
“弃官从网红”的决定,最初让一些同事惊掉了下巴。而后来朱唯一自媒体事业的发展,又让他们感到了理解。
如今,朱唯一的节目以其犀利风趣的风格,单平台吸粉1800万,全平台粉丝近5000万。
来源:大象新闻 编辑:任华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5千万粉丝的失眠搭子,“斜杠检察官”为啥叫“听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