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淮北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发生狗咬人的事件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但这件事却变成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原因在于养犬人的态度及其身份,以及后续交涉异常曲折的过程。王某刚一方避而不见,受伤一方找当地多个部门反复投诉,前后耗时2个多月,甚至当地媒体持续做了10期节目仍无果。
公众质疑的一个焦点就是王某刚的公职人员身份。作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不仅要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也要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遵守公德、弘扬美德,待人友善、谦让,如果与人发生民事纠纷,应当依法合理解决,不损害群众权益,维护自身良好形象。在媒体拍摄的节目中,王某刚此前的言行,显然不符合人们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形象的认同。若是仗着公职人员身份蛮横无理耍无赖,置公序良俗于不顾,到头来不仅会遭到舆论谴责、被群众戳脊梁骨,还会受到单位处理、纪律处分,严重的还可能被追究法律责任。
引发公众深思的,还有在受害人维权过程中暴露出当地一些单位、干部的作风问题。要看到,现实中,个别部门面对群众合理诉求时,不是千方百计解决问题,而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这不归我们管,那不归我们管,要不你上法院告去”……看似把“麻烦事”推出去了,实则把小事拖大了,更严重的是,推远了党和政府同群众的距离、寒了群众的心。这些部门不但没有为群众办实事的主动,而且当群众找上门来时,仍然缺乏解决“急难愁盼”的态度和作为。这些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必须反思并严肃整改。
一件证据确凿的狗咬人事件,受害人竟然辗转数月求助无门,连媒体记者都无力痛哭。若非舆论汹汹,对肇事者的停职调查还要等多久?事已至此,要调查的已经不仅是肇事者一个人,而应当包括受害者求助过的部门,看是谁在推诿搪塞,又是谁失职失责?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事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切勿因为个别官员的懒政惰政让百姓寒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