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淮北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教养子女是母亲的天赋——曾仕强
关注
天底下最可贵的就是母亲对子女的教养,父亲的价值远不如母亲的贡献。
中国人向来最重视母教,我们一直在讲“孟母三迁”的典故,提起“精忠报国”就想到岳母刺字的故事,却从来不曾说过他们的爸爸如何如何。
小孩子几天看不着爸爸无所谓,可是一会儿见不到妈妈就哭哭啼啼。正因为母亲付出得更多,所以在子女的心目当中,母亲远比父亲更加重要。
成功的男人背后少不了一个出色的女人,不是妈妈,就是妻子。
在中国的家庭中,母亲大多是一家人的灵魂枢纽,母亲才是子女心心念念的那个最动容的人。
美国一家网站曾经发布过一份研究报告,他们将母亲在家中的心力投入和劳作时间,折算出来一个还算可观的报酬数字。对此,许多主妇热烈响应。但有更多的母亲认为自己为子女付出的心血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这种母爱无价的观念,同样会引起子女母恩难报的响应。孩子的心和怀念,也永远不是金钱所能够衡量的。
实际上,在中国人的家庭中,上上下下都是以女性为主的,就像妻子才是一家人的灵魂枢纽,母亲才是子女心心念念的那个最动容的人。
不过,中国的女性很聪明,什么事都让丈夫和孩子扬名,自己却甘居幕后。
爱要给予合理的限制,
才叫爱。
父母爱子女最合理的方式是爱限兼施,既要懂得爱护子女,也要明白限制子女。
父母最好让孩子明白:自由是建立在不自由的基础上的,大家都遵守规定,看起来不自由,正是因为这种不自由,大家才能够自由地生活。民主是大家做主,而不是自己做主。自由和民主,都应该力求合理。
孩子在父母的关怀和爱护下,逐渐把外界的限制转变成对自己的限制,把客观的约束转变为自己主观的约束,最后才能成为有作为、有道德、有原则、自主自律的正常人。这才是成功的亲子教育,也才会产生美满的亲子关系。
爱之不当,
足以害之。
很多母亲哭哭啼啼地说:“我都不打我的孩子,老师凭什么打他?”其实就是因为她不打自己的孩子,老师才替她。我们从来没有主张一定要打孩子,父母把自己的子女教导好,还需要老师动手吗?也不让老师打,那最后只有警察来打了。
与其警察打,不如老师打;与其老师打,不如父母自己打;与其自己父母打,不如谁也不用打。我们把这个道理好好想一想,就知道限制是多么必要。子女需要亲情、友情、爱情,甚至同情,但更需要的是父母的教导。自己的子女自己不教,那谁来教?
父母管教孩子是要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我们是通过手段,让孩子明白错误。
对于孩子,没有人会赞成打骂教育,但是完全不打,恐怕也不现实。比如孩子有的要打,有的可以不打。就好像鼓一样,有的轻轻一敲就很响,有的敲破了也没有用。响鼓是不用重锤的,乖巧的孩子不需要重打,点他一下就通了,他们自己就会管好自己。可是有的孩子,怎么讲都听不进去,只知道皮会痛,其他一概不知道,那打一下作为提点,也未尝不可。
所以,问题不在于孩子到底能不能打,而是应该打就要打,不应该打当然不可以打。我们也不必去纠结可以打还是不可以打,应该研究的是为什么打,如何打才有效。
教养关系,
其实就是四个字:自作自受。
教养关系,其实就是四个字:自作自受。你怎么教他,他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而这个人将来是要跟你互动的,因为你没法换,还要全盘接受。
孩子是会变的,有的小孩很乖,越长大越坏;有的从小很调皮,越大越好。父母接受的同时,还要知道子女为什么变好或者变坏,跟父母多少有点关系,这就叫自作自受。
教养关系从哪里来?答案当然是观念。大家一定要知道,一切都是关系的互动,关系是由态度来决定的。
三代同堂是最自然的一种环境、最合理的一种单位、最圆满的一种结构。
中国人主张三代同堂,由老、中、少三代人共同组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是最自然的一种环境、最合理的一种单位、最圆满的一种结构。
中国社会之所以充满亲情,就是因为我们有这种三代同堂的观念,尤其在子女养育和教育方面有诸多良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便于向长辈学习养育的经验。
第二,便于为子女提供身教的机会。
第三,利于子女提前适应社会环境。
只要有一颗三代同堂的心,
自然就三代同堂了。
就算一家人不能住在一起,只要能够保持三代同堂的精神,也不必苛求同在一个屋檐下。换句话说,只要有一颗三代同堂的心,自然就三代同堂了。把自己的小家尽量安置得离父母近些,以便相互照应;节假日提前告诉子女,周末一同回家探望祖父祖母,帮助他们处理一些年迈不便的家务;就算天各一方,经常在子女面前给父母打电话,随时关心父母身体状况等,这些都是保持三代同堂精神的做法。
中国人是彼此关心的民族,一旦心里没有彼此,嘴巴再甜也是虚情假意。空间会有距离,心可以没有距离,只要你想到他,他就在你眼前。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