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淮北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生来即轻,还时亦净》——1月24日,“寻亲男孩”刘学州在发布7000字绝笔长文后,离开了这个世界。一个不满18岁的少年,做出如此悲怆的选择,让人分外唏嘘。 河北寻亲男孩刘学州于今日凌晨在微博上发布了自己的遗书之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服药自杀。刘学州的遗书中满是心酸与无奈,他在一出生就被自己的父母卖掉当彩礼钱,4岁的时候自己的养父母去世,只能居住在亲戚家,因其没有父母在学校还经常遭受别人的欺凌,千辛万苦寻得自己的亲生父母结果却面临二次抛弃,因不良媒体引导的“买房”事件被父母拉黑并惨遭网暴,而他自己却从未有提过任何关于买房的事情,只是希望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如今,人不在了,很多事实真相难以追索。但可以肯定的是,只凭他刚认亲不久、已分别组建家庭的亲生父母单方面发声,就跑到刘学州社交平台上大肆谩骂、乱扣帽子、宣泄情绪,已经构成了典型的网络暴力。 汉语无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但过多的语言暴力正在使它日趋粗鄙化。尤其在网络世界,随处可见谩骂的留言和跟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纯粹的情感宣泄和恶意攻击,似乎非脏话、黑话不足以表达观点。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卷入网络论战的所谓社会名人、知识分子,甚至是名牌大学的老师,也同样肆无忌惮、满嘴脏话,其语言暴力倾向非常严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客观、冷静的沟通机制淹没在口水大战中。网暴如一把“消音的枪”,杀人伤人于无形。飞短流长、恶意汹涌,轻则违背公序良俗,重则击穿法律底线,时常搅得舆论场乌烟瘴气,更成为当事人“不能承受之重”。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能够幸免”。网络空间的环境生态如何,深度影响每一个人,更依靠着每一个人。如今的互联网上,多的是吐槽题材,多的是情绪诱导,多的是流量生意,现代年轻人群生活压力大,情绪容易失控,但互联网世界不是宣泄情绪的地方。公民的言论自由也得有底线,对社会新闻事件有自己的看法,发表一些观点这很正常。不过涉及到某个人的生活隐私,还是少去关注和评论。网民都有无聊、猎奇的看客心理,但这种心理很容易被一些人利用,无形之中成了造者的帮凶。互联网上的很多信息都很难分辨其真假,所以很难客观去分析, 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正在开展,集中整治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正是重点之一。我们相信,随着相关法律的日益健全以及治理重拳的不断祭出,更多人会认识到网暴的可怕之处,也会意识到网络发言的边界之所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希望以后可以停止网络暴力吧,让网络世界变得温馨和谐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