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419|回复: 0

[百姓杂谈] 淮北好儿媳吴长娥 用爱把孝传递

[复制链接]
三国赵子龙 发表于 2022-4-23 08:34: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广告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淮北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她是烈山区烈山镇新北社区一个普通居民,她用三十七个春夏秋冬诠释着“孝”和“爱”的传统美德。她自从嫁到新北村,一直用勤劳、吃苦努力尽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的责任。她就是吴长娥,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
唯一儿媳 不离不弃
1985年,吴长娥嫁到新北社区,至今已有37个年头。公婆膝下有六个子女,丈夫是家中唯一的男丁,排行老五。随着姊妹们陆陆续续出嫁,照顾公婆的担子便落在了吴长娥夫妻俩肩上。上有老、下有小。丈夫常年在外挣钱养家,她便独自承担着赡养老人的义务。一直以来,吴长娥待公婆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把她视如己出,从未把她当作儿媳看待。“公公婆婆有些心里话,宁愿对我说,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闺女们。”吴长娥自豪地说,自己这个儿媳一直都是老两口生活中的贴心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9年公公因病瘫痪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婆婆当时也有71岁高龄,行动不便。与此同时吴长娥的一儿一女正上小学,照顾一家老小的任务全部落在了吴长娥一个人身上。她学着给公公理发,给老人洗头、洗脚、按摩,帮公公穿衣、洗漱、喂饭、倒尿。在她精心的照顾下,公公从头到脚干净利落,从未得过褥疮,直到2012年公公过世。老伴的离世让婆婆受到打击,身体大不如前。于是她每日陪婆婆说话,带婆婆出去遛弯,用陪伴努力让婆婆早一天走出公公去世的阴霾。
让人痛心的是,2019年起,婆婆也因病瘫痪,吞咽困难,每餐需要进流食。随着病情加重,吴长娥只好每餐变着花样蒸米糊、煮馄沌、面条给婆婆吃。更难办的是老人大小便失禁,尿湿弄脏成了常事,最频繁的时候一天要换7、8条裤子,气味刺鼻,她却耐心的帮婆婆换好。平日里,往往是洗、换结束后,自己实在忍不住跑到门外呕吐。慢慢地婆婆的听觉也大不如从前,吴长娥与其交流要反复说上多遍才能听懂,但她从没发过脾气,更不不抱怨,总是耐心倾听并满足老人需要。
言传身教 把孝传递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吴长娥在数十个年头里,照顾瘫痪的公婆无怨无悔,是乡亲口中“天下难找”的“最美媳妇”。吴长娥说,这些年她在侍候公婆时,也流了很多委屈泪。她解释到,流泪不是因为照顾老人不能出去工作挣钱,而是双亲因病、因高龄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她会一边抹眼泪,一边对老人满脸赔笑,生怕脆弱的老人心情不好,不安心养病。
“这些年来,我很少走过娘家,俺父母年龄也大了,身体也不是太好。可两边都是老的,都要尽孝,心里内疚。”面对两难境地,吴长娥选择了更需要自己的公婆。
吴长娥今年已59岁,由于长期操劳,犯有严重的腰椎病、颈椎病,经常疼得直不起腰来,但她从不在婆婆面前表现出难受的样子。“老人活一天,我就得好好地照顾一天,不给自己留下任何遗憾。”吴长娥认为,作为儿媳照顾公婆是“天经地义”,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这些年,她时常告诫儿女,孝顺父母不仅是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也是“言传身教”教育后代的重要方式,亲历亲为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在公婆眼里,她是一个孝顺懂事的儿媳;在丈夫眼里,她是一个贤惠体贴的妻子;在孩子眼中,她是一个善良智慧的母亲;在姊妹眼中,她是一个勤恳奉献的亲人。吴长娥用近40年的行动践行着孝道,她总把“爱是可以传递的”挂在嘴边,把“孝”传递下去。(记者 刘露 通讯员 李晨晨)
【来源:淮北文明网】
来自: iPhone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