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711|回复: 6

[百姓杂谈] 央媒推介淮北!一座转型发展城市的生态文明之路

    [复制链接]
Me。 发表于 2022-10-11 09:35:13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广告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淮北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国庆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安徽频道推出国庆特别策划《十一走江淮》专题报道。10月4日集中推送的《淮北篇》,充分展现淮北市各行各业坚守岗位喜迎二十大的奋进场景。其中,重点讲述了淮北作为转型发展城市的生态文明之路。一起来看!


航拍镜头下绿地与湖面相间生机盎然


41.jpg

落日余晖下,采煤沉陷区治理而成的绿金湖水金光闪闪,芦苇随风摇动,湖水荡漾开去。一对新人正在拍婚纱照,孩童们在一旁模仿着、嬉笑着……

这样的景色,在淮北市处处可见。

俯瞰淮北,呈“川”字形分布的相山、泉山、龙脊山,峰峦起伏、峰壑争秀,既是城市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100平方公里的城区中心湖带,六湖连珠、熠熠生辉。尤其是碳谷湖、绿金湖、南湖三湖景区被一条绿道串联起来,形成城市核心景观区。骑着单车,沿着一条路就能欣赏三个湖。

“开门即见绿,醒来听鸟鸣。”这曾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梦寐以求的事,如今在淮北人看来再寻常不过。

42.jpg

变化因何而来?

淮北本没有湖,现在的湖治理前是一个个废弃采石宕口,一片片荒草废滩。

建市60余年来,淮北市累计为国家供应原煤10亿多吨,鼎盛时期年产量接近3000万吨。煤炭出,土地落。

采煤沉陷让这座城市“天灰、地陷、河流污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地下水降落漏斗区达300平方公里。

“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采煤沉陷区治理经验被世界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广泛借鉴。

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治理采煤沉陷区20.6万亩,10多万名失地农民再就业,20多万名群众妥善搬迁安置,被联合国人居署誉为“土地再生的奇迹!”

回望来时路,每一个脚步都坚实有力。

45.jpg

2018年,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治理获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充分肯定,捧回第十届中华环境奖。

2021年,成功举办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经验交流现场会。绿金湖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项目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采煤沉陷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淮北的山是石质山,不宜造林。而这样的山地多达19.8万亩。

如何荒山变青山?经过几代人反复实践,一套“七步造林法”被摸索出来,石质山造林成活率提高到95%!

“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壮苗栽植、多级提水、培大土堆、覆盖地膜、修鱼鳞坑”,看似简单的7个步骤,每一步都要付出许多人力、财力和精力。

没有土,咋办?锤砸钎凿、爆破炸穴,然后肩挑手提、运土回填。

经过几代人的接力,淮北累计绿化荒山13万余亩,栽植各类苗木1100多万株,石质山由灰变绿。石质山绿化经验也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渐渐地,翠绿的侧柏在西山绵延成片;茂盛的刺槐、合欢在相山舒展枝叶;东部新城的连片山丘上,石缝间新植的树苗抽出新枝,从山脚到山顶,一直延伸开去。

树活了,不容易,得看护。看看周启峰,这个身影孤单的护林员,每天用双脚丈量着30多里的山路。

10年来,他用双脚踏遍了林区数万亩的沟沟坎坎,记录下了10多万字的巡山日记,如今,依然在路上。和他同行的还有“90后”“安徽省最美生态护林员”吴怀念。

在淮北,还有许多周启峰、吴怀念,他们没有惊人的言语,只有积极的行动,为的是美丽的家园。

回望来时路,每一个脚印都浸润着绿色生机。

46.jpg

2012年,淮北市获评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

2016年,淮北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2017年,淮北市荣获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

2019年,淮北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21年,完成20个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任务。

你看,烈山、卧牛山山体修复变成网红打卡地,春天和粉黛乱子草拍个照发个朋友圈,夏夜看繁星与气象塔“小蛮腰”相互问候,秋季游天街,妥妥的时尚!

你看,淮北矿业集团高达100米的21层办公大楼,已成为城区的新地标。这座占地70亩、建筑面积达8.4万平方米的高层建筑,居然是在相城煤矿采空区上建成的。它填补了国内煤矿老采空区上方建设高层建筑物的空白,荣获2012年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48.jpg

走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老百姓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在淮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红利也在加快释放。

秋日的南湖公园,水清岸绿景色美。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在湖边草地上奔跑、欢笑。环湖步道上,身穿灰色运动服的陆传标跑了一圈,“7.5公里,42分钟,刚刚达标!”

老陆今年56岁,原是杨庄煤矿的矿工,退休后每天都来湖边运动一番。“过去煤多啊,在这住着,每年要多吸几两煤灰。现如今改造成了城市公园,空气好了,设施多了,运动健身很方便。”

这里不仅仅是健身的好场所,还是动植物栖身之地。南湖公园内有植物100余科,仅湿地植物就达36科74种,各类候鸟20余种,水生鱼类18种,还有各种鼠兔、草兔、黄鼠等湿地兽类。每年都有大量候鸟在湿地公园栖息,还有数千只其他鸟类在此过冬。

矿山博物馆、长堤映山、湖心鸟岛等18处核心景点,疏密有度地分布在景区内,它们与水天一色的湖面、典雅的廊桥馆舍构成了一幅虚实相生的山水园林景观。

49.jpg

生态文明建设也对城市的发展格局带来了巨大变化。


来源:安徽生态环境

三块砖 发表于 2022-10-11 10:13: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广告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三国赵子龙 发表于 2022-10-11 21:36: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西
来自: iPhone客户端
0561-ABC 发表于 2022-10-31 05:26: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来自: iPhone客户端
0561-ABC 发表于 2022-10-31 05:27:3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路过帮顶来自: iPhone客户端
0561-ABC 发表于 2022-10-31 05:28: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为大淮北点赞来自: iPhone客户端
0561-ABC 发表于 2022-10-31 05:28: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来自: iPhone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