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
郑州“夜袭徐州”,到底是谁的决定?
城市观察
2022-11-26 13:23四川专栏作者 区域经济资深研究员,优质社会领域创作者
关注
万万没想到,“夜袭徐州”的故事又有了新的版本。
26日上午,徐州发布照例发布的疫情防控通告中的一个细节,瞬间成了全网热议的焦点:
昨日凌晨,未经提前沟通,郑州市先后三批26辆大巴车载客抵达我市。
很多人相信和我一样,第一感觉会认为这又是哪个网友的“小道消息”。要知道,如今跨省流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要先报备,还要按要求落地检,然后还可能健康码被弹窗提示,在多天内都无法出入公共场所……
好家伙,在全国基本上都对外省流入人口“严防死守”之下,处于疫情“高地”的郑州居然在凌晨偷偷往徐州运送了26辆大巴的乘客,这到底是怎样一种神奇操作?
徐州的通报中,有一些细节介绍:
接报警后,市防疫指挥部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经社会面多种形式深入排查,共计排查乘客870人,为郑州航空港区重点企业离职员工。根据员工本人意愿,截至今日凌晨,绝大部分员工已闭环转运离徐,相关信息已推送目的地,暂时滞留我市人员已落实闭环管理,疫情风险总体可控。
不难看出,郑州的“夜袭”,已经惊动了徐州的警方。而“经社会面多种形式深入排查”的细节或表明,这870名郑州乘客被运往徐州后,应该不是“原地”等待,而是分散流动了。
很显然,放在当前的防疫大背景下,这种操作对徐州防疫局面的冲击可想而知。
徐州通报中也同时留下了一些疑问。比如,“绝大部分员工已闭环转运离徐”,他们到底是重新被原路送回了郑州,还是送到了自己的家乡?此事发生,又是如何与郑州方面交涉的?
当然,不管是送到哪里,通报提到,“相关信息已推送目的地”,这至少表明徐州的做法是公开的,这应该更符合当前的防疫要求。通报中强调这一点,算不算妥妥打脸郑州“未经提前沟通”的“夜袭”?
大家围观郑州的神奇操作,除了难以理解其动机,还有一个疑问是很明显的:个人如果未事先报备就跨省返乡,然后擅自流动,可能就要按妨害防疫秩序被拘留(最近多地都有相关案例),那么,郑州的集体操作,是否就可以豁免责任?这算不算带头妨害防疫秩序?
到目前为止,仍未看到郑州方面对此作出回应。但有几个问题不容回避:到底是谁作出的这种“夜袭”式转运决定的?是员工“擅自”行动,还是郑州航空港区重点企业(有传是富士康),抑或是当地官方所为?为何又选择的是徐州?
但不管是谁干的,这事毫无疑问都不太地道。退一步说,凌晨数百公里的长途奔袭,如果路上发生意外,又由谁来负责?甚至已有人表示——我一个河南人都觉得丢人。
不过,如果结合郑州最近一段时间的动作,又或不难理解这种“神操作”背后的某种“必然性”。
11月23日晚,郑州明确提出,在11月25日零时到11月29日24时,用5天时间打一场疫情防控歼灭战,在郑州主城区(市内八区)进行流动性管理,每日进行核酸检测。
这相当于在全市下了一个“清零”的“军令状”。而“夜袭”徐州,恰恰发生在25日凌晨。仅仅是巧合吗?
要说的话,把外地离职员工集体转运回乡,这个事若经得员工同意,未尝不可。但至少应该把相关转运协调工作提前做到位,如此对其他城市来个突然“袭击”,既对目的地城市太不尊重,也明显与当前的防疫要求不无冲突。
事已至此,希望郑州方面能够大大方方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做,谁拍的板?另外,下次真的别做了。当然,其他地方更不要学,这不是一个好榜样。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