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淮北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这一记耳光真不是小事,最该扇醒的是他们自己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
2022-11-23 21:10山东《山东商报》社,优质社会领域创作者
关注
云南禄丰“暴力催收卫生费”事件刚刚落幕,22日,江苏昆山又被曝“工作人员扇市民耳光”。虽然事有不同,但引发的舆论热议却如出一辙,都事关“公职人员”,最终的处理结果都绕不开“外聘人员”。如此熟悉的“配方”,难怪众人嗤之以鼻。
有目击者称,事情发生在昆山市房产交易管理中心一个领取证件的窗口,按照正常上下班时间,本应该是下午5点结束办理业务,但事发当天下午4点半左右就停止了。因此办事的市民与工作人员发生了口角与争执,期间工作人员扇了该市民一耳光。
事发后,昆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双方已和解,动手打人的是公益岗位的临时外聘工作人员,已停职反省。
当地的回应可谓及时,然而看完总让人觉得似曾相识,有种相同的“套路”熟悉的味道之感。因为,似乎每次当“公职人员”摊上事时,最终调查结果都会指向“外聘人员”。
最近沸沸扬扬的云南“暴力催收卫生费”事件如此;2021年12月,江苏南通街头“卖甘蔗老人货物遭多名身穿市容制服人员围抢”事件也是如此,最终的调查通报中,都称是第三方外包人员所为。
可见,一句“外聘人员”显然不能堵住悠悠众口。
而且,如果目击者所说属实,本应5点结束的业务办理却提前了半小时,而又没有提前告知,显然是政务服务窗口没有尽到“为民办事”的职责。“好不容易轮到自己,却被告知停止办理了。”对于这样熟悉的一幕,本就极易引发公众共情,如果办事人员态度再强横,引起众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也是人们不满于“只是停职”这一处理结果的原因之一。
再者,在接受采访时,有工作人员竟称,“此事就是口角的事情,扇人耳光者没控制住,没多大事情。”不得不说,此话着实有些刺耳。如此满不在乎、不以为然的态度,也足已说明为何此类事件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
总而言之,不管究竟事出何因,总归打人就是不对。因此,相关部门最应该搞清楚的是,不管涉事者是外聘人员还是正式员工,最终损毁的都是公职人员的形象,是政府的公信力;相关部门最应该做的是,要切实引起重视,从中吸取教训、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而不是急于撇清关系、推脱责任。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编辑 刘庆英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