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838|回复: 0

[百姓杂谈] 市民政局紧扣重点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

[复制链接]
香浓 发表于 2023-1-17 13:25:35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广告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淮北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作者:社会救助中心 周欢欢        信息来源:市民政局

为确保困难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元旦春节,给困难群众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淮北市民政局将两节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纳入政治任务,以“保基本、织密网、建机制、求实效”为切入点,盯紧关键环节,聚焦“应保尽保”,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提高站位,建立健全组织机制。淮北市民政局高度重视两节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将“确保困难群众度过欢乐祥和的元旦春节”列入局重点工作,成立由局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专班,制定方案,建立周报告、月通报制度,时间排定到天,责任明确到人,大力推动两节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自上而下统筹发挥部门职能优势,通力合作保障两节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全面开花。截止目前,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驻点走访摸排困难群众预计5万余人次,发放慰问金(物)86.2万元。

政策赋能,强化基本生活救助。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纳入低保。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采取“单人户”纳入低保等措施予以保障。整合基层主动发现力量,完善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形成“一套表、一张网、整件事”闭环式工作机制。加快新申请救助对象的调查工作,及时召开评审会,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纳入救助范围。对难以就业或者较长时间无法获得收入的,根据家庭实际困难情况综合判断是否纳入低保范围。镇(街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确认工作。根据疫情形势可暂缓低保退出工作,提高困难群众抵御风险能力。截至目前,累计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2.05万人次,支出资金2.18亿元;累计保障城市低保对象17.81万人,支出资金1.06亿元。积极开展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一次性生活补贴增发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1373.51万元,惠及55672名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及时启动价格临时补贴工作,为低保、特困、孤儿等困难群体共发放资金527.42万元,惠及17.58万人次。

资金倾斜,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健全完善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镇(街道)审批额度提高到低保标准的6倍。对符合条件的监测户,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和遭遇突发事件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简化审批环节,开展先行救助。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镇(街道)、县(区)民政部门可“小金额”先行救助,事后补充说明。对于重大生活困难的,可采取“一事一议”提高临时救助标准,通过“跟进救助”“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实施。截至目前,临时救助1112人次,支出资金392.21万元。

多管齐下,夯实特困人员生活底线。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基本生活标准原则上按照不低于我市低保标准的1.3倍确定。持续推进签订委托照料协议,落实走访照料责任。通过购买住院护理保险等方式,提升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水平,做到“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截至目前,累计保障特困供养人员67678人次,支出资金6662.00万元。从村(居)民委员会党员干部中选择确定探视责任人,确保每天上门一次探访失能半失能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每周上门不少于两次探访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及时了解供养特困人员实际生活状况和委托照料服务落实情况。截止目前,共累计上门服务13万余人次。

动态监测,凸显社会救助时效。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借助低收入动态监测平台,定期与医保等部门掌握的大病患者、脱贫不稳定人口、重度残疾、失业人员等开展数据比对,筛查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低收入人口,建立汇集低保、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信息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依托淮北市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加强部门配合提高工作成效,将对申请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项目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联网核查,做好困难人员摸排,精准掌握申请人群的第一手资料,开展有效预警帮扶。依托乡镇(街道)干部、村(社 区)工作人员、社会救助协理员、网格员、专业社工和志愿者等力量通过上门走访等方式,对辖区内住户开展了一轮全覆盖排查,严格落实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在主动发现机制上做细做实,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按规定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全市纳入低保边缘人口145户267人、脱贫不稳定205户539人、边缘易致贫660户1707人、突发严重困难297户962人、支出型困难家庭70户170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