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979|回复: 0

[天下杂烩] 中国番薯之父 ——陈振龙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瓜不忘种瓜人

[复制链接]
爱读书爱旅游 发表于 2023-9-18 08:42: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安徽
广告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淮北人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陈振龙(约1543年—1619年),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青桥村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
中文名
陈振龙
国籍
中国 明朝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约1543
逝世日期
1619年
相关视频
更多
22.2万播放02:03
他是“番薯之父”,冒险从国外偷取一根藤,让中国人口激增3亿
趣史微视频
584播放02:18
这个“小偷”竟然救了无数中国人!
铁不删
4万点赞
8242播放05:20
红薯之父陈振龙:冒着危险“偷回”一根薯藤,救活了数亿国人
乡村申哥
64播放01:29
红薯之父陈振龙:冒死从菲律宾带回一条藤,却拯救了中国三亿多人
小庄走遍大好河山
2.3万播放01:41
红薯之父陈振龙,冒死从国外偷回“一根藤”,解决当时饥荒(1)
耿先生谈理想
5.8万播放08:05
明代秀才陈振龙冒死偷回一根藤,如早有此物,也许可延续明朝国祚
青林知青
5万播放01:03
改变历史的商人陈振龙
史学胡侃
1播放03:18
红薯之父陈振龙:从吕宋“偷”回红薯,让中国人口得以大幅增长
图吖ing
4.7万播放04:49
红薯之父陈振龙,冒死从菲律宾带回一条藤,拯救了3亿多人
地缘历史档案馆
24播放02:12
红薯之父陈振龙:冒死从菲律宾带回一条藤,救活了明朝几亿百姓!
阿远走遍大好河山
相关星图
中国最早引种番薯的人物
共3个词条
4.0万阅读
陈振龙
陈振龙(约1543年—1619年),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青桥村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
林怀兰
林怀兰,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梅菉镇人,于明万历年间由越南将番薯种带回中国。
陈益
陈益,字德裕,广东广州府东莞市虎门镇北栅人。明万历八年(1580年),陈益随友人往安南 (今越南),当地酋长以礼相待,每次宴请,都有味道鲜美的甘薯。但当地法例,严禁薯种出境。陈益以钱物“疏通”了酋奴,在他们的帮助下得到薯种,于万历十年(1582年)偷带回国。陈益作为“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为我国开辟粮源,贡献重大。
查看更多
人物简介人物事迹甘薯之父人物之议番薯第一人人物故居TA说参考资料
人物简介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他上世业儒,自幼吟读诗书,年未二十即中秀才,后厌倦科举,弃儒经商,移家于闽县南台达道铺(今福州市仓山区),并随众商人赴吕宋(今菲律宾)经商。
在吕宋,振龙见当地朱薯遍野,并了解到此薯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生熟皆可食。遂学习种植法,出资购买薯种,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密携薯藤,避过出境检查,经7昼夜航行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隙地试种。
是年,闽中大旱,五谷少收,振龙促其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申报吕宋朱薯可以救荒。金允试种,俟收成后呈验。当年,试种成功,金闻讯大喜,于次年传令遍植,解决闽人缺粮问题。闽人感激金学曾推广之德,将朱薯改称金薯,因其由外国引进,又称番薯。振龙后代又传种到浙江、山东、台湾等地,成为中国粮食作物的一个重要品种。
为纪念陈振龙引进薯种和金学曾推广种植之功绩,闽人曾在福清县建立报功祠。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福州人何则贤亦在乌石山建“先薯祠”,后祠被废。现存“先薯亭”建于1957年。
人物事迹
明万历年间,陈振龙弃儒经商,到了菲律宾。他见菲律宾到处都种有甘薯,可生吃也可熟食,而且还容易种植,联想到家乡时常灾歉,食不果腹,就用心学会了种薯的方法。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夏,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就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试种番薯,以解粮荒。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振龙父子即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4个月后,朱薯收获,可以充饥。金学曾遂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金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中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朱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并在福州、福清等地建报功祠,专祀金学曾和陈振龙。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又撰《金薯传习录》传世。清代,金薯种植推广到全国各地。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
甘薯之父
陈振龙这位祖居福州长乐乡下的秀才,是中国的“甘薯之父”。甘薯,由于当初是由“外番”引进的,所以又称“番薯”。因地下块如瓜,中国北方又称地瓜。甘薯有红、白、黄、紫等多种,可充饥,制淀粉,酿酒。酿出的酒,当地人称“番薯烧”。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陈振龙把甘薯引入中国,改善了中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中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据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清乾隆年间,甘薯已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全国甘薯种植面积达一亿多亩,年产量折原粮达三千万吨,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0%,清道光年间,福州人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纪念这一成功的引进。
人物之议
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至少有三种可能的途径:
一是葡萄牙人从美洲传到缅甸,再传入中国云南;
一是葡萄牙人传到越南,东莞人陈益或者吴川人林怀兰再传入广东;
一是西班牙人从美洲传到吕宋,福州长乐人陈振龙再传入中国福建。
野生种起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哥伦布初见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即番薯)献给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将甘薯传至吕宋(今菲律宾),葡萄牙水手将甘薯传至交趾(今越南)。自广东传入,为林怀兰和陈益携来,得自交趾;自福建传入,为陈振龙携来,得自吕宋。三路先后传入,互不关联,其中林怀兰带回来的是番薯,陈益和陈振龙带回来的均是番薯藤。
陈振龙
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
林怀兰
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编印的《辞源》释“番薯”一词的注解:“其本出于交趾(今越南),吴川人林怀兰尝得其种以归,遍种于粤,因不患凶旱。电白县有怀兰祠,题曰番薯林公庙。”广东电白县霞洞乡有“番薯林公庙”,是为纪念林怀兰和守隘关将而建。
陈益
《东莞县志·物产·薯》所引《凤冈陈氏族谱》载:“万历八年(1580年),客有泛舟之安南(今越南)者,公(陈益)偕往,比至,酋长延礼宾馆,每宴会,辄飨土产曰薯者,味甘美。公觊其种,贿于酋奴,获之。……未几伺间遁归。……万历十年(1582年)夏,乃抵家焉。……嗣是种播天南。”陈益古墓号称“中国第一块番薯地”。
番薯第一人
中国引种番薯第一人,吴川人林怀兰、福州长乐人陈振龙和虎门人陈益均可享此美誉,他们各自引种,互不关联,他们都为缓解当时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1]
人物故居
陈振龙故居位于福州长乐区鹤上镇,一处占地650平方米的明代民居,在清代、民国均有重修。
2021年,鹤上镇重新对故居进行修缮,同时,通过规划设计,详尽展示陈振龙涉险带回番薯藤,并致力推广种植的传奇经历。
2022年10月,陈振龙故居即将开放迎客。[2]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说
15人次讨论  9帖子
他从菲律宾偷回一根藤,养活中国三亿人口,被称为明朝“袁隆平”
趣观历史
66
他被称为“番薯之父”:增加3亿人口,成就康乾盛世
勇哥读史
82
他冒死从国外带回一根藤,养活了无数中国人,如今却少有人知
小野聊国学
12
"薯父"颂 明朝一根滕,增长三亿人 ;初听是神话,读史方确真。 福州陈振龙,经商菲律宾 ;智巧带滕归,回家育种成 ;无私传技术,量产救灾民。皇帝亲推广,温饱民安宁 ;人口成倍增,国力日强盛。 不忘薯父恩,更念袁隆平
百度网友f41702e
4
红薯为什么又被称为番薯?它是如何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
夜读史书
96
"薯父"颂 .杨兴平. 明朝一根滕,增长三亿人。 初听是神话,读史方确真。 福州陈振龙,经商菲律宾。 智巧带滕归,回家育种成。 无私传技术,量产救灾民。 皇帝亲推广,温饱民安宁。 人口成倍增,国力日强盛。 不忘薯父恩,更念袁隆平。 番薯济苍生,稻禾惠万民。
百度网友f41702e
1
清朝的这个吃货,从菲律宾引起了一种食物,帮乾隆解决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立即注册